继安进、默克、百时美施贵宝、诺华之后,2月15日,又一行业巨头加入到裁员行列。
全球血制品巨头基立福(Grifols)公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商业改革计划,旨在每年节省4亿欧元。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,除了采取措施削减成本基础,提高运营现金流,并创建“更灵活和有效的运营模式”外,基立福还将在今年在其美国员工中清算约2000个职位。
此外,为了精简公司职能,该公司还裁掉了300个左右的全职职位。此次裁员将涉及基立福27,000名员工中的约8%。
作为垂直整合的血浆衍生物生产商,总部位于西班牙的基立福收集血浆,然后在全球制造和销售血浆衍生产品。
基立福预计,此举将帮助该公司节省约4亿欧元(约合4.274亿美元)的年化成本。
基立福表示,降本增效的举措归功于COVID-19大流行,称这一突发卫生事件是“非同寻常的挑战”,标志着“全球许多公司的重要转折点”。
对于裁员的原因,百特表示是为了应对“重大的宏观经济挑战”,实施成本削减计划。该计划与运营模式的调整并行,预计在本季度末完成。公司预计节省3亿多美元。
IBM,3900人:将裁员约3,900人,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.4%左右。一位发言人说,此次裁员是因为该公司分拆了科技服务公司Kyndryl Holdings Inc.并剥离了医疗保健业务,该公司由此产生约3亿美元的费用。本轮裁员正值IBM公布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持平,此前美元走强拖累了该公司收入。
赛默飞世尔,230人:据外媒Fierce Biotech报道,赛默飞世尔近日宣布解雇位于圣地亚哥的3个工厂230名员工,理由是COVID测试需求急剧下降。被解雇的大部分为制造部门工程师和科学家。此举也是该公司继去年年底裁减105个职位之后的再一次裁员。
Eliem Therapeutics公司,55%:2月9日,Eliem Therapeutics公司因管线调整,计划将在2023年上半年减少约55%的员工;
一方面,跨国企业全球范围裁员计划将陆续在各国执行,自然也包括中国。
另一方面,受带量采购、医保目录调整、新旧标准转换阶段等政策影响,业绩下滑,倒逼药企转型探索加速。
此外,据内部消息,近日中国大健康领域部分裁员企业包括:
某药企因为其HER2靶向肿瘤仿制药需要补足数据,上市可能还要再等一年,因此解散肿瘤团队。
某疫苗企业,目前只有一款商业化产品,因为产品直接给了国内某代理商,将销售团队裁员。
此番大裁员浪潮对医药行业而言远未结束,“降本”、业务调整或将伴随其整个2023年甚至是未来的大方向。
转自:蒲公英 参考:MedTalent医人才 医药健闻